提醒(5) 其他功能 論壇服務 精華帖 最新帖
主題 : 物理興趣班....1
磯民 離線
級別: 被禁言會員

UID: 251
精華: 2
發帖: 4783
漁樂幣: 1676431 元
威望: 9485 點
貢獻值: 301 點
娛樂金幣: 0 元
在線時間: 1032(時)
註冊時間: 2005-08-02
最後登錄: 2020-02-08
樓主  發表於: 2005-09-05   

物理興趣班....1

力學----運動學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首先要先對「運動」下一個定義,所謂的運動指的是「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隨時間而改變」,所以整個運動學只包含了兩個基本物理量:空間、時間,然而在古典物理中,此二者是絕對的,也就是說,物體在運動時,空間及時間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;舉例來說,我們從香港坐飛機到紐約,不會改變香港與紐約間的距離,也不會改變我們和兩者的時間;但是,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,空間與時間卻會因為物體的運動狀態而有所改變,只是這種改變要在接近光速的情形下才會明顯,所以高中物理所討論的都是絕對的空間與時間。


1.函數: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空間與時間的函數關係,所謂的函數一定包含了自變數與應變數,由於在某一個時刻(瞬間),物體只能存在於一個位置,然而同一個位置可能可以對應到許多時刻,所以我們只能說位置是時間的函數,寫成數學式如下:

χ = f(t)


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畫出位置與時間關係曲線時,通常以位置為縱軸、時間為橫軸的原因,也就是當我們隨意畫一條與縱軸平行的直線,必定只能交曲線於一點。


2.向量與純量:這是物理上很重要的數學基礎,由於向量和純量的運算方式不盡相同,所以導致很多同學在學習這個部分時,產生很大的困擾,所以建議同學在此先將向量中的加、減法好好練習,尤其建議應把解析法學好,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方便計算,也可以為往後「力」的問題預作準備(雖然這需要用到三角函數,但是希望同學不要逃避,因為物理上用得到的並不難)。


3.位移:有了上述的數學基礎之後,我們開始正式定義位移,由於我們先簡單地討論直線上的運動,所以首先要定出零點,因為如果沒有座標,就沒有相對位置的關係,那也不用去討論運動的意義了;如果討論平面或空間的位移,則必須先定出原點的位置,依此,位移的定義就成為『位置的變化量』(Δχ,displacement,),SI制單位為:公尺m,是一種向量,因為移動的方向不同,結果的位置當然也會不同;另外請同學千萬不要忽略了單位,因為以後可能還需要用到單位來檢驗答案。


4.路徑:相對於位移,指的是一種純量,定義為『移動的距離』,SI制也是公尺 m,主要討論位置變化量的大小,不討論方向。


5.平均速度:接下來加入了時間的因素,『單位時間內的位移』( υ﹦Δχ/Δt,average velocity),SI制單位為:公尺/秒m/s,可能有些同學覺得為什麼物理的定義都這麼奇怪,唸起來不太順,但是這是必須的,因為如果我們定義成「每秒所移動的位移」,那又太窄化了定義,因為有可能會用到公里及小時作單位,所以單位時間的意義比較恰當;由於時間是沒有方向的,所以速度也是一種向量。


另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速度在物理上所代表的意義是物體的『運動狀態』,舉例來說:如果一列火車和一部汽車以相同的速度(包含大小及方向)前進,則我們只能說它們的運動狀態相同,它們所受的力卻可能不同,這一點必須請同學記清楚。


6.瞬時速度:討論『極短時間內的位移』,( υ﹦limt→0Δχ/Δt),SI制單位仍然是: m/s,在此必須加入數學中極限的概念,可能有些同學會想:「既然時間極短,那所移動的距離也應該極小,分子、分母都可視為零,所以應該沒有意義」,這就是對數學的極限不夠了解;在此建議大家用x-t圖的斜率來解釋,確實去了解割線斜率、切線斜率的意義。


7.加速度:討論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』( a﹦limt→0Δυ/Δt),SI制單位為: m/s2,這是一個大家經常出現迷思的物理量,它的意義就連大學生都經常弄錯,主要是因為當我們從位移推導到速度時,位移和速度的方向是一樣的,然而從速度推導到加速度時,它們的方向卻是截然不同,這一點讓許多同學感到混淆,在此建議一個比較簡單的分法讓同學思考看看:


前面說過,速度代表的是物體的運動狀態,也就是包含了快慢及方向,但是要讓速度產生變化必須要經過「力」的作用(這一點就必須提到牛頓的第二運動定律 F=ma了),也就是說,力的作用可以讓物體產生加速度,加速度的目的在改變物體的快慢或方向,所以「加速度的方向必須要和力的方向相同,速度的方向必須和運動 方向相同」,這兩者並不一定相關,只是加速度會影響速度,而速度不會影響加速度。


8.圖形:不管是x-t圖、v-t圖、a-t圖都必須花心思去了解其中的意義,從斜率、面積去體會其中的差異,因為有許多問題甚至可以直接由圖形去解更能快速得到答案;更重要的是,必須訓練解讀圖形的能力,因為不管是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都會經常看到圖形,我們必須及早訓練對圖形的熟悉度,這樣才能輕鬆地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

9.等加速度直線運動:雖然整理起來只有三條公式,但是卻讓許多同學暈頭轉向,原因是同學還不習慣多個變數的問題,過去的數學頂多提到x、y、z,可是這三個公式(v=u+at、s=ut+1/2at2、v2=u2+2as,其實真正算起來只有兩條,但是為了計算方便,通常我們希望同學記三條)卻有v、u、s、a、t等五個變數,對數學基礎不好的同學,大概看到就投降了,其實大家注意看,每個公式都有u、a,所以當題目提到這兩個量時就必須特別注意,然後只要隨便利用其他的一個量,就全部都解得出來了,比較難的題目是,兩者只給一個的,這一類的題目就必須用解聯立的方式來處理了;剩下來的就是要小心方向,因為很多同學都錯在認為速度都是正的,忘記我們所選擇座標。


10.平面運動:高中的平面運動主要分為拋體運動、等速率圓周運動、簡諧運動等等,把速率圓周運動及簡諧運動放到最後,目的是希望先把動力學介紹完之後,再引入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,也是為了日後的行星運動、萬有引力定律預作準備;至於垂直的圓周運動則必須用到能量的概念。

(1)拋體運動:主要在訓練同學對向量分解的能力,只是大家千萬要記得,當物體離開發射位置之後,就只有受到重力,所以加速度一直向下,垂直方向作等加速度運動,水平方向因為不受力,所以作等速運動,這兩種運動組合而成的曲線就是拋物線,所以不管是斜上拋、水平拋、斜下拋都可以用這個觀念來處理。


(2)等速率圓周運動:等速率圓周運動因為速度的方向隨時間在變,所以一定需要有加速度,而因為速度的大小並沒有改變,所以只需要法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垂直,目的在改變速度的方向,不需要切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平行,目的在改變速度的大小,然而圓周的法線一定會通過圓心,所以又稱為向心加速度;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介紹了一個新的物理量-ω(角速度),它的定義是:ω=Δθ/Δt,但是在等速率圓周運動時,可以表示為: ω=2π∕T,其中 T是週期;又因為角度在物理上是沒有單位的,所以角速度ω的單位是:1/s,經由這個解釋大家就能了解為什麼速率為: υ = rω、向心加速度為:a = rω2

(3)簡諧運動:簡諧運動的全名應該叫做簡單的諧律運動,因為是諧律運動,所以會有週期;因為是簡單的,所以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圓周運動來作投影;事實上,並不是所有的諧律運動都可以如此,只是大部分的問題都能夠用一點近似來處理,所以在物理上它仍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。


處理簡諧運動時最好的方式是尋找它所對應的等速率圓周運動,然後運用投影的方式來找出它的x-t,v-t,a-t關係式,例如:如果從端點出發,週期為T,則可以寫出下列三個式子:x=Rsinω、v=Rωcosωt、a=-Rω2sinωt(其中ω=2π∕T),其實上面的式子可以由微分得到。簡諧運動在彈簧問題上的使用也很頻繁,所以同學必須經由推導得知彈簧的週期公式:T=2π√(m∕k),千萬不要嫌麻煩。


整體而言,運動學是力學的開端,算是基礎訓練,因為往後許許多多的計算都必須使用到運動學的概念,依照以往的經驗,有一部分同學在這裡就開始害怕物理,接下來的課程內容又經常用到,所以一直被運動學牽絆著,就算到了高考還是掛念著基礎不好,不如在這裡就用心把它學好,在面對未來的物理課程時才能更有信心。
評價一下你瀏覽此帖子的感受

讚一個

好收獲

可憐喲

真攪笑

好犀利

又食蕉

冇意見

又灌水
描述
快速回覆

驗證問題:
請複製中文【好】字,貼在驗證框內 正確答案:好
按"Ctrl+Enter"直接提交